一、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大规模扩招的原因分析
1.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
高职“扩招100万人”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是解决就业问题,尤其是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中国现有退役军人5700万人,并且这个数字以每年十几万的速度递增,退役军人就业问题作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系中的头等大事,更是急需解决的主要社会矛盾,政府专门成立了退役军人事务部,其主要功能在于探索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帮助的新途径,开发资源、搭建平台为退役军人教育及专业技术培训提供服务。由于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累积的军事技术与市场需求有所偏差,实施退役军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设立退役军人继续教育基金、建立退休军事教育经费制度可为退伍军人获得职业技能和提高就业质量提供坚实保障。在2019年退休军事部门的九大工作重点中,第四点即是加强教育培训,增加就业和创业的亚博vip88的服务支持,提高退役军人就业竞争力。
对产能过剩、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进行重组,让资源流向更具活力的企业,是一种顺应产业转型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对于转岗或失业的产业工人来说,他们大多数年龄段在40~50岁之间,技能单一,缺乏转岗或再就业能力,尽管政府对下岗工人提供一定的补助,但是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工作、适应新的生活更为重要。
新农村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必经途径,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历史必然。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实行农业现代化经营的大量新型职业农民亟待培训;另一方面大量传统务农农民面临分流也亟须职业技能培训。国家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50岁以上农民工比例迅速增加,比例为21.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自2014年以来比重提高成加快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监测报告:“1980年后出生的新一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支柱。新一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数的50.5%。”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新一代农民工都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文化水平相比老一代有所提高,对新生事物接受程度上较高,他们对于职业岗位和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希望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农民工培训比例数据显示,接受过农业或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2.9%,与上年持平,但是在培训结构组成上有微妙变化,“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占比3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农业技能培训占比9.5%,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这说明,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技能培训的比重逐年上升,这给教育培训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
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这三类人群背景和能力多元,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他们的再就业和技能提升的需求是出现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和技能与需求不匹配的背景下。这类人群相对年龄偏大、知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但是就业压力大、技能提升需求强、职业发展有诉求,所以针对这类人群的学历与技能提升,实现再就业,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职业教育作用发挥的重要性
大量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储备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基础。人社部2018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技术工人人数超过1.65亿,占就业人口总数的21.3%。但是只有4791万高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口总数的6.2%。”“2018年,中国的高级技能,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的职位空缺和求职者比例达到2.0或以上。接近52.7%的企业对劳动者的技术等级或者专业技术职称有明确要求,但是全国就业人员参加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比例不足2%,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的比例不到4%。”这些数据表明,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匮乏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脚步,我们需要更多的技工、熟练工人和工程师;另一方面企业对劳动者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要求正在不断升级,为满足这些需求,获得相应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是实现需求的主要途径,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1418所高等职业(专业)学校,占高等院校总数的53.25%;招生人数3688300人,占高等教育总招生人数的46.63%;在校学生1 133万人,占高等院校总数的40.05%。高等职业(专业)学校数已超过普通高等院校,相对于数量的占比优势,高等职业(专业)学校的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主要新增劳动力来源,在国家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储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都明确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教育改革创新、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应摆在突出位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对人才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在大国经济转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扩招100万”对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高职扩招100万”政策逐步落地,一个明确变化就是招生对象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不但要稳固基本生源,还要不断增加新的生源,体现在非应届生源的明显增加上,在年龄、学历、培训要求、学习能力上也将呈现多元化特征,这些变化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1.招生方式
招生方式需要针对不同入学群体进行改革。中职毕业生与普通高中毕业生不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新生代农民工与中职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更不同,他们在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分类招生势在必行。分类招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招生考核标准,制定科学、规范的招生标准是改革招生方式的基本条件。
2.培养方式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革新,机器换人进程加速,如果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上仍固守传统的思维和模式,人才培养将很难适应产业发展需要。随着生源扩充和范围扩大,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实训教学等方面做出改革与调整,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实施个性化辅导,这是培养方式上面临的新问题。
3.师资力量
数量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扩招100万的支撑力量,但师资力量不足、质量不高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职教教师既是教师也是培训者,不仅要懂得教育教学方法,还要具备开展培训的职业能力。扩招之后,如何更好地满足培养对象实际需要,分析培养对象学情与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育与培训是职教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
4.证书体系
扩招生源中,学历与职业能力提升是其主要需求。能力获得的体现之一是证书的获取。但是现阶段的职业证书获取与职业教育之间还存在脱节情况,不同部门对证书的管辖权导致了证书之间融通还存在一定问题。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应对策略
1.招生制度的改革
进一步推进“分类高考,自主招生”改革,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升高职的比例。对于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生源,招生制度改革力度需要大一些,最好能够采用注册入学、申请入学,同时尽量从政策上减少由于户籍带来的入学限制。但是降低高职入职门槛,并不意味着放弃高职培养质量,推行“宽进严出”培养改革是改善这一现象的途径之一。
制定不同的招生标准,开展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招生宣传,畅通招录渠道,推进不同侧重点的培养方式改革,是接下来招生与培养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2.培养方式的变革
生源结构的变化带来培养方式的变革,职业院校需要在教学、学籍管理方面有所应对。针对不同生源,分班培养势在必行。分班教学、小班化教学、个性化辅导对于高职院校的师资、教学资源和条件建设都会带来压力,如何破解压力并提升教育与培训质量和效率是高职院校接下来需要着力解决的要点。
高职院校在扩招过程中应坚持宽进严出,要坚持品德建设与技能培养相统一。宽进严出对于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和机制的要求会有所提升,评估标准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和培训对象进行设置,应该由统一的都需要达到的标准和基于实际情况所制定的评估标准组成。通过适用的教学内容和有效评价方式切实提升培训对象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特色建设的主要载体。人才培养必须与区域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匹配,这是高职教育建设的主要出发点。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充分激发政府、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热情,将企业要求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课程内容、教学体系、评价体系中,实现专业层面的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应根据培养对象基本特征和实际诉求,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上突破创新,探寻相对灵活的教育方式,建立与行业和企业合作的培训模式。生产教育一体化,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建立的稳定的技能培训基地、“一站式”的订单培训都是可以尝试的途径。
加大政策鼓励力度,通过教育补贴政策,将资金用于日常教学和培训购买工作,鼓励高等职业学校开设就业培训班,提供资金支持,提供“一对一奖学金”,减轻培训对象就业培训经济负担。
3.师资力量的扩充
教学团队的专业化和高素质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提升职教教师质量的途径之一,组建混合型师资团队也是实现教师队伍多元的选择路径,“固定岗 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机制是实现混合型师资团队组建的基础。扩招100万后,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范围扩大、需求多元,这需要职教教师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培训。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具有开展培训的符合职业需求与发展的能力。职教教师准入制度中逐渐强调企业经验,职业教育培养制度中开始强制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职教教师培养方向中出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等都是对这一要求的呼应。
4.证书体系的保障
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需要相互联系,相互整合。设计科学规范的等级标准和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证书体系发挥统一的框架性作用。这需要在政府统筹、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参与的大框架下进行,只有实现证书的统一,职业教育才能纳入更加开放的体系中。职业院校发放的证书与行业企业的实际交融,其最终的目的是构建更为广泛、更加规范的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国家资格框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可以说是职教发达国家先行一步的重要经验,证书体系现阶段在我国的工作主要是以试点为主、稳步推进。